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和趋势及对外语学习的启发
作者:金黎希/文 褚温琪/摄 来源:国际学院 时间:2024-06-25 09:33:47 浏览:2024年6月21日,为了助力我院教师科研成长,提升我院教师科研能力,我院特别邀请了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戴运财教授,做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国际学院院长王琳教授主持,国际学院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积极参加了学习交流。
讲座中,戴运财教授首先介绍了我国外语学习者的困境和现状,接着详细介绍了二语习得研究的几个重要模式,包括Krashen的监控模式、Stern的社会语言学模式、Gardner的社会教育模式、Spolsky的语言学习通用模式、Bialystok的二语学习策略模式、Skehan的个体差异模式、Ellis的个体差异与二语习得模式以及Gass的一体化模式。每一种模式都为二语习得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学习者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语言习得过程。
戴教授还分析了十三本具有代表性的二语习得教材和文集,展示了二语习得研究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例如,Doughty和Long编著的《二语习得手册》强调了二语习得的认知属性,认为二语习得应作为认知科学的一个分支。Gass等人的《二语习得导论》从语言学、心理学和社会环境等多角度全面介绍了二语习得的各个方面。
在分析制约我国学习者外语学习的关键因素时,戴教授提到,二语习得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更是一门复杂技能的掌握,包括内在的大脑神经基础和认知心理机制,以及外在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学习环境。此外,母语迁移、情感因素、社会因素等也对二语习得产生重要影响。他强调,外语学习不仅仅依赖于学习者个体,还需考虑社会环境和学习条件的制约。
讲座中,专家提出了二语习得的一体化模式,强调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学习过程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Gass的一体化模式将二语习得过程分为五个步骤:感知的输入、理解的输入、吸收、融合和输出,强调学习者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和认知变化。
本次讲座不仅为在场的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信息,还启发了大家对二语习得的深入思考。戴运财教授指出,二语习得的研究不仅对语言教学有重要指导意义,还可以为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未来的外语教学应更加注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环境的优化,利用第一、二、三课堂,增加语言输出的频率以及输出的交际性,以提高外语教学的整体水平和效率。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见解深刻,深入探讨了二语习得的研究现状、关键因素及其在我国外语学习中的应用,启发了在场的听众,对我院教师科研与教学水平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金黎希/文 褚温琪/摄
审核人:姜闽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