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科研项目申报与论文写作发表:学术洞察与技术路径——山东大学王峰教授专题讲座在国际学院顺利举办
作者:廖琪 文/摄 来源:国际学院 时间:2025-10-28 15:00:00 浏览:2025 年 10 月 24 日,由国际学院主办的《AI 赋能科研项目申报与论文写作发表:学术洞察与技术路径》专题讲座在博闻楼 B513 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特邀山东大学翻译学院王峰教授担任主讲,为现场教师带来一场融合前沿技术与学术实践的高质量分享,助力教师在智能时代突破科研瓶颈。
王峰教授现任山东大学翻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拥有同济大学文学博士与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应用语言学博士双重学位。作为国际韩礼德语言学研究会秘书长、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他同时入选中国知网 2024 年 1% 高被引学者,研究方向聚焦功能语篇分析与语料库翻译学。
文献处理智能化:从检索到精读的效率革命
讲座伊始,王峰教授开篇即聚焦学术研究基础环节,系统演示 Semantic Scholar、easyScholar、Docalysis 等智能工具的协同应用,实现文献 “检索 - 筛选 - 下载” 全流程自动化。针对国际文献阅读痛点,他以通义大语言模型为例,展示其左右双语对齐功能在文献精读与学术外译中的实用价值,为跨语言研究提供高效解决方案。
选题创新体系化:锚定前沿的五维论证法
针对科研选题难点,王峰教授提出 “七问自省法” 与 “五维论证体系” 相结合的策略。他现场演示如何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与课题指南,借助 Kimi、DeepSeek 等大语言模型,从 “合法性、规范性、新颖性、迎合性、学术性” 五个维度校验选题价值。通过中国知网 “精准投喂” 技巧的实操演示,他进一步说明如何提升 AI 的专业适配性,帮助教师精准对接国家战略与学科前沿。
内容打磨精准化:AI 辅助的提质增效方案
在申报书优化与论文写作环节,王峰教授结合翻译研究案例,展示 DeepSeek 在统计方法总结、研究框架设计等方面的应用效果。针对语言润色需求,他重点解析豆包等大语言模型的两种核心应用路径 —— 补充上下文与增强式检索,并现场演示其在知识体系归纳、参考文献格式标准化等场景的实战功能,为学术成果打磨提供技术支撑。
互动环节中,教师们围绕 “研究领域壁垒突破”“理论与实践对接路径” 等问题踊跃提问。王峰教授结合自身研究经验,以学术英语语法隐喻现象研究为例,提出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 + AI 工具 + 实践问题” 的跨学科解决方案,鼓励教师构建技术驱动的科研思维。
整场讲座氛围热烈,王峰教授以幽默生动的讲解将复杂技术转化为可操作方法,赢得在场教师广泛好评。作为国际学院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举措,本次讲座为智能时代学术创新提供了清晰路径。未来,学院将持续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助力教师以技术赋能科研,共同推进学科高质量发展。


(国际学院 2025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