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学校主页
党员活动

【国际·党建】学生第二党支部第二期“红色读书角”——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围城》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6-02 13:05:00 浏览:

2022年6月1日18:30,国际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于图书馆研讨室201开展了以“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去”为主题的主题读书会。本次读书会由王铭浩同学担任主讲人。

image.png

一、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首先王铭浩同学由互动提问的形式引出本次读书会的中心书籍——《围城》。王铭浩同学就《围城》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钱钟书的生平向同学们进行介绍。钱钟书在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突出,其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之名。《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长篇小说,在此后他便再没有创作过相似题材话题。

随后,他又介绍了《围城》的地位以及整体内容。《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其表现的是当时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众生相,刻画了抗战环境下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彷徨和空虚,作品以方鸿渐的三次旅行为基本情节,主要围绕着上海和三闾大学两个地方展现了方鸿渐留学、恋爱、求职、婚姻等人生过程。

最后,结合影视片段和大家一起感受了《围城》书中讲述的几个小故事,深刻体会到那个时期知识分子在生活多方面的彷徨。

image.png

二、学生感悟

(1)史家怡:其实我在想,也许踏实、真诚、唯一,必是种药吧。方鸿渐的悲惨结局也许是他想,他必须要赎罪的“孤独与自由”。生活在人生边上,自由选择的生存意识,形式上的主体性和客观上特定环境的制约性。

(2)黄程:恋爱就像一座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去。不止止是恋爱。就拿我们身边的环境来说,封校、家庭的压力,人生的不易,都是“围城”,我们不断地从一个“围城”走向另一个“围城”。在一个“围城”就像一个场景,我们不断地在不同的,一个又一个的场景扮演不同的角色,演尽人生百态。

(3)潘子欣:方鸿渐身处爱情的围城、事业围城、家庭围城,怯懦的他最终迷失于此,一事无成。其实,我们的生活也是围城的缩影:有时候一地鸡毛,总是和理想相距甚远,非常现实和残酷。但无论生活多糟糕,命运待我们有多不公,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当下,努力争取,也不忘知足常乐,适当降低期待与目标,这可能就是钱先生想表达的生存哲学。

image.png

三、总结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正确地、理性地思考,为什么钱钟书先生会把生活写成《围城》,为何不能把“围城”比作“堡垒”。现如今,我们在“堡垒”里共同抵御“疫情”,要做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同时,也可以比作“舞台”,我们每个人在每一个舞台演绎好自己,不断地发光出彩,以自己的力量丰富这个五颜六色的世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