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学校主页
党员活动

【国际·党建】支部党建活动“初心茶社” ——坚持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11-26 20:33:23 浏览:

使同学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华文化,清晰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明确文化自信的含义,并能坚持文化自信。于2020年11月25日下午,胡萍萍老师携同学们在国际楼B226教室开展了以“坚持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初心茶社活动。

图片包含 人, 室内, 女人, 桌子

描述已自动生成

一. 介绍“文化”的定义

首先主讲老师——胡萍萍老师,在茶社演讲的开头,详细地从广义、狭义、词典等多方面介绍了“文化”这个词所蕴含的意义和深度。使同学们更加具体地明白,文化是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

二. 详解文化自信的源泉

中华文化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中孕育诞生最为久远的文化之一,一直强调的是“和”,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核-民族精神,以及兼收包容的特性。因此使中华文明在数千年间屹立不倒,薪火相传。胡萍萍老师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戏曲,中医,武术等多方面的举例,形象而又具体地介绍了文化自信的源泉。生动的讲解,使同学们对文化自信有了更加明确的认知。

三. 保持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其实文化自信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它即将成为当今世界竞争的核心竞争力、精神、智慧和道义支撑,并渗透在社会等方面。同学们在胡萍萍老师的讲解下,对文化自信也有了更深层面的思考。

四. 如何坚持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

胡萍萍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相互交流了彼此对“如何坚持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问题的看法。并得出增强文化意识、保持敬畏之心;虚怀若谷,接纳末知辩证看待差异借鉴吸收讲好中国故事等观点。一来一回的交流,成为茶社活动的点睛之笔。

图书馆里的人们

描述已自动生成

五.学生感悟

洪欣欣:中国文化的精彩,还在于其海纳百川的特质,吸收和发展了各种文化,比如儒家,道家,佛家,和其他国家为了宗教而进行冲突形成了鲜明的对此。中国的文化内核就是——和。今天的讲课令我收获了很多,让我对中国文化加深了了解。我们应该加深文化自信,通过文化组装自己。

傅家乐:正值青年的我们是民族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在不断学习外语,外国文化提升自己的同时,不能忘本,要牢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要加深对中国文明、传统习俗以及汉字的了解,应当树立传承中华文化的信念。

计佳敏: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它之所以能够积淀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华民族精神,靠的就是这种开放包容的品格。各民族文化精神在交融、凝练、升华的过程中,不断吸收有益于民族国家整体发展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观念,最终形成一种被中华民族全体成员所认同、所尊崇的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

六. 总结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指出,“中华文明是一种讲和的文明,中国文化具有指导未来发展的特质。”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很好地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内在价值及其生命力,人们越来越自信地继承和发展中国文化。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加强自身的文化意识,保持敬畏之心;要虚怀若谷,接纳未知;要辩证看待差异;要借鉴吸收。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文化自信,弘扬名族精神。

image.png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