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党建】第二期“红色观影”——《智取威虎山》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6-02 21:55:00 浏览: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凝聚团结共识,加深其对革命历史与内涵的了解,国际学院党员之家组织学生于6月2日在国际楼B228开展了第二次红色观影活动,一起观看了《智取威虎山》这部战争影片。该片背景发生在1947年解放战争初期的东北剿匪战斗,围绕“军民智取威虎山,歼灭座山雕匪帮”情节展开。电影一幕幕激烈的战斗场面,让人深感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同学们认真观看至电影结束,纷纷表示感触良多。
19商英国际本科1班 张楚婷
通过此次观影,我感受到了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中,有多少可歌可泣的令我们为之颤动。在漫漫长夜中,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拼搏抗争,那些在风雨如磐的日子里为了理想、信仰,为了民族和国家美好未来而献身的人们,犹如一座座丰碑,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这个影片我感触最深的便是他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看见了英雄们在严刑拷打下却绝不屈服。我感慨万千:不知到底是哪种力量,使他们坚持到最后?我无从知晓。但我明白,不论身处何境,只要有为之放弃一切的理由,在弱小的人也敢凭着这一线希望去奋力前进。
19商务英语专科2班 吴航
汉朝文学家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集体而死,必是重于泰山,高波正是为着这座泰山而永生。生与死,千百年来有人歌颂有人笑,更有人长叹一声:“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其实生与死只是一线之差,便是有气与无气。有人死得气壮山河,有的人死了,遭千古唾骂,万人践踏。不必太看重生死,无愧于自己的生命,更无愧于自己在世界上存活,又何必执着于一个想法或一个将来的结果。
20商务英语本科1班 刘芃芃
所谓英雄,往往和悲剧联系在一起,越是大英雄,越有大悲剧。这一点在杨子荣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一场战斗,一本小说,一台京剧,一部电影。1946年发生的这件事,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以各种艺术形式横亘于中国人的精神文化。杨子荣长眠于白山黑水之间,他的故事成为一个传奇,流传于人世,经历各种涂抹、删改、变形,因为意识形态而风靡神州,却又因为意识形态消沉一时。但一切无损英雄先烈保土安民的事实。至于被卷入这个传奇的各种人和事,各种悲喜交加的戏外戏,让我们可以理解《智取威虎山》更多的意义。那些悲欢、那些生死、那些聚散、那些希望,一如68年前那个风雪之夜的战斗,永远留存在我们心中!
20国贸国际本科1班 王若宁
影片的每一处细节都发人深省,但是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情节便是沐浴在晨光里的少剑波指着栓子对杨子荣说:“希望下一代永远不要经历战争。”那一刻,内心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雨果的叮嘱:“鲜血不是甘露,用它灌溉的土地不会有好收成。”心若向阳,你必朝阳,我们此时此刻的和平,是多少英雄们不畏艰难险阻,用自己微小的血肉之躯换来的,所以我们更应该懂得感恩,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盛世。